
优质青贮管理建议——牧草青贮

优质纤维类饲料是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及优质牛奶生产的基础,第一茬牧草的正确刈割时间尤为关键,延迟刈割会导致营养损失进而导致青贮质量下降,甚至会进一步降低采食量和牛奶产量。绍曼在这方面提供了合理的优化青贮管理的建议。
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
根据牧草类型,在折算的草地积温达到200℃后30-45天时刈割;生长高度也为刈割时期提供了信息:25-40厘米被认为可以刈割。第一次刈割与第二次刈割之间最多间隔20-25天;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,植株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会减少(见图1)。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,特别是第二茬牧草往往由于收获得太晚,故所收获的牧草粗纤维含量通常超过24%DM的上限(见图2)。
刈割留茬高度不小于8 cm为最佳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量,但与之相关的较高的设备留茬设置,是可以由明显的干净优质青贮来补偿的,后续设备(如翻晒设备)也可以在牧草不被污染的情况下作业,割下的牧草能够更好地干燥和贮存。
温馨提示:刈割后的牧草翻晒一次,如果个别刀片在切割边缘呈棕色,则应校正刈割留茬高度。
萎蔫和田间停留时间
尽可能缩短萎蔫至干物质28%-35%的时间,以达到最佳青贮效果。太湿的青贮饲料会导致丁酸发酵;太干的青贮饲料难以压实,导致腐坏;当干物质超过45%-50%时,很难实现充分的压实。刈割后的牧草在田间停留时间应小于24小时,以减少能量损失。
铡切长度
最适宜的铡切长度为10~40mm。这是确保压实、更好利用青贮窖和降低损失的先决条件。一般来说,青贮原料纤维越丰富、干物质越高时,铡切长度应该越短。
青贮添加剂
除了青贮发酵的自然规律外,保时青系列青贮添加剂以其不同的作用方式支持发酵过程(见图3)。选择正确的青贮添加剂对青贮发酵非常重要,图4显示了合理选择保时青青贮添加剂时需要考虑的五个步骤。折光仪可以用来估计青贮原料中的糖含量(见图5)。更多信息请看下面的视频(图6)。
压实和覆盖
氧气的进入可导致二次发酵,进而导致青贮能量和干物质损失。青贮压实越好,在取料过程中氧气渗透的就越少。
实现良好压实的措施:
- 原料卸车后铺料层厚度最大不超过15-20cm
- 压窖设备胎压至少2bar
- 1/2轮胎错位压窖
- 压窖设备行进速度最大不超过3-4km/h
- 自始至终规范压窖
压窖完成后,必须立即对窖顶进行正确的覆盖:内膜(厚度:40-50μm)、黑白膜(厚度:150-250μm)、用作配重和保护青贮不被损坏的青贮窖防护网、用作配重和气密屏障的砂石袋等压窖重物、青贮窖墙上的墙膜。
温馨提示:有关青贮膜,除了需要考虑其强度外,气密性、拉伸度以及遮光性、抗紫外线和对酸的耐受性也是重要的质量特征。
青贮窖面
通过合理的青贮取料技术尽可能减少对开窖后青贮窖面的破坏,确保其平整,尽量减少空气进入。




